当蜀绣遇上纳西文化 民族刺绣发展搭上高速公路
中新网丽江4月22日电 (韩帅南)精致的蜀绣针法加上传承千年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元素,一幅幅体现纳西族生产生活的刺绣作品跃然“布”上。近日,在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白沙镇的彭萍大师刺绣艺术馆看到,这些融合了蜀绣与纳西族文化的刺绣吸引了众多来自各地的游客驻足观赏。
“12年前,我第一次从昆明辗转数天来到白沙古镇以后,就被这里多元的文化深深吸引。”现年53岁的彭萍是四川自贡人,在四川、贵州等地从事刺绣创作超过30年时间。2008年,彭萍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白沙古镇,在观摩了白沙壁画、了解当地的纳西族文化后,就长期扎根于此致力于用她擅长的蜀绣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播。
图为彭萍指导绣娘刺绣。 俸妍 摄
白沙镇白沙古街是纳西族到丽江坝时最早居住的区域,是丽江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勤劳开明的纳西人兼容并蓄,集百家之长从而使得白沙古街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中心。明代木氏土司主持绘制了白沙壁画,使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在白沙古街共存共荣。
“在参观白沙壁画时,有游客说离壁画太远,不能近距离观摩。我就突发奇想,想用刺绣来表现壁画里的形象。”随着彭萍对当地纳西文化学习的的深入,她的作品也丰富了起来:丽江美景、东巴文、佛像等都化为彭萍手上的一幅幅刺绣作品。
12年间,彭萍在持续研究如何以刺绣体现纳西文化,如何结合蜀绣与云南当地的彝绣、苗绣等的优秀针法时,也在一直持续着刺绣的教学工作。“最初我来白沙镇时,这里的交通条件还不是很好,我更换了几次交通工具才来到这里。”彭萍回忆,“当时镇上往来的行人都不是很多,来学习刺绣的人就更少了。”
近几年,彭萍明显感受到了周边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只是非常便捷的大丽高速公路,通往各个村镇的硬化路都修好了。”彭萍说,“交通改善以后,来到白沙镇体验、购买刺绣作品的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到白沙交流、学习刺绣技术的人也多了起来。可以说,民族刺绣的发展正是搭上了交通发展的‘快车'。”
十余年间,彭萍先后培养了300余名专业绣娘,其个人作品也获得各种奖项20余次。
“未来,我希望能够与云南更多刺绣大师加强交流,联合他们共同打造属于云南的‘滇绣'品牌。”彭萍说。(完)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来源:北青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