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闫德亮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BZW060),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金荣权、李玲玲。

当我们追溯民族诞生、民族生存、民族发展、民族壮大、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等民族内涵因子的源头时,其焦点无一例外地聚焦到古代神话这块“文化圣地”。古代神话是古老的民族记忆,是人类童年的历史,其所塑造的神话形象及蕴含的精神品质在早期民族的诞生、生存、融合、发展中起着引领、规范、凝聚、信仰作用,它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支柱与精神家园,它滋养着民族的成长,激励着民族的创造精神,而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也促进了古代神话的成熟与定型,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一 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记述人类的诞生、生存、发展、壮大,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创世神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天地开辟,宇宙诞生,随后他用身体化育天下万物,人类从此诞生。面对人类毁灭性的劫难,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并抟土造人婚配育人,人类得以重生繁衍,并沿着氏族、部落、部族(部族联盟)等早期民族形态的足迹一步步迈进民族的殿堂。在人类向民族迈进的漫长征程中,反映人类童年历史的神话得以产生传播流变。

上古时代,中华大地上生活着众多不同的先民氏族、部落和部族(部族联盟)。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相互战争与迁徙,弱小部族逐渐被强大部族征服融并,最后形成了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三大部族集团。伏羲部族东徙与太昊部族融合形成了太昊伏羲部族,实现了早期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炎帝部族东徙融并太昊伏羲部族实现了早期民族的第二次大融合;黄帝部族打败炎帝擒杀蚩尤统一了中原诸多部族,实现了早期民族的第三次大融合,以炎黄部族为主干的华夏族渐显雏形。对于游离于华夏族之外的东方东夷部族及南方苗蛮部族,炎黄及其后裔部族采取了战争、通婚与感化等手段进行部族融并。于是就出现了尧之女儿娥皇和女英嫁与帝舜、帝舜南巡感化三苗、禹灭三苗、大禹治水等不朽的神话故事,以及炎帝、黄帝、颛顼、尧、舜、鲧、禹、蚩尤、共工等世代传颂的神话英雄。经过炎黄后裔不断努力,中原及其周边的部族都归融到华夏族这个大家庭,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实现,历史上第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夏朝得以建立。夏朝瓦解了氏族制,融合统一了天下万邦,华夏族得以发展。“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在“天命观”的引领下,使华夏族规模进一步扩大。周人强调“德于民”的“天命观”,积极实施文化建设与神话改造,使华夏文化深入人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征伐,诸子激烈争鸣,古代神话核心体系与华夏文化基本框架构建完成,民族观念趋于清晰,大一统意识坚定明确,诸夏合并与华夷融合步伐加快,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最后归于秦人的统一。汉朝的建立是文化的胜利,也是神话的胜利,更是民族融合的胜利。汉民族的形成使早期民族归于统一,也是华夏族成熟定型的标志。

二 神话引领着民族的凝聚与融合

以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合,既是武力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其中神话的精神引领与灵魂信仰作用加速与巩固了部族的凝聚与融合,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与先祖的认同。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的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龙、凤、蛇、鸟、牛、羊、虎为不同部族的图腾。由于龙图腾的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使其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旗帜,并最早得到中原诸部族的公认。入主中原的炎黄部族联盟也崇信龙图腾。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炎黄及其后裔部族吸引与融并了东南西北的不同部族,华夏族规模空前壮大。

以炎、黄部族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对其他部族的融合,是以龙图腾为旗帜的融合,也是以炎黄二帝特别是黄帝为中心和血缘纽带的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经过融合,此前无数信仰其他图腾的部族放弃了原有的图腾而改信龙图腾,此前无数小邦族小部族也都认同炎黄的始祖身份而汇集到华夏族的怀抱。华夏族不断壮大,龙的传人不断壮大,炎黄二帝遂成了华夏族的始祖,华夏族遂成了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三 神话历史化与五帝系统的建立

原生态神话中,大神众多,互不统辖。随着古代神话的演进,大神们也都在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系统框架下找到位置,这是神话历史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