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在传承中保护《哈尼古歌》让民族传统文化“活

元阳县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创造了具有农业文化特色的“哈尼古格”。 《哈尼古格》从红河之滨到意大利米兰,再到中央人民大学等,演员们用欢快的歌舞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哈尼族传统文化“活”。

走进县文化中心,演员们正在排练,为每场演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哈尼古格》执行董事孔德刚告诉记者,在2015年接过《哈尼古格》的演出后,他们组建了一个创作团队,哈尼族长辈们学习唱哈尼古歌,学习如何跳哈尼族音乐和舞蹈。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打磨,终于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出现在舞台上。

《Haniko》执行董事孔德刚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Haniko》演出,我们也从老继承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表演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现在不仅让中国人民看到了,也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哈尼古格”。

“哈尼古歌”就叫“哈尼“哈哈”以古朴而深远的歌声,讲述了哈尼族的农耕文化,是一部以梯田式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世世代代哈尼族文化习俗和标准生活的“百科全书”。哈尼人的“百科全书” 梯田耕作文明的记忆载体和传承方式 五年来,从米兰世博会回到哈尼小镇后,“哈尼古格”根据旅游文化的需要进行了改良市场与传统哈尼文化,形成了本期节目《哈尼古格》的四季制作基调。

县文化中心主任、非物质文化馆主文物中心何志科说:“我们把哈尼歌当作文化旅游产品,我们哈尼梯田的四个季节和梯田里的哈尼族人生命的四个季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人人都爱听爱跳舞的方式创造出来。目的是让国内外游客来到我们哈尼梯田,一睹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哈尼梯田文化。”

目前,“古原阳县哈尼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定期演出《哈尼歌》,包括《冬调》、《哈尼摇篮曲》、《开秧歌》、《春曲》、《棕扇舞春歌》等。 《哭嫁歌》等具有哈尼族特色的节目,向世界展示了《哈尼古歌》的魅力,同时也延续了对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哈尼族传统文化“活了”。

四川游客白鹿涛高兴地说:“看后这场演出,真正看到了四季的梯田,感受到了哈尼族人在四时的风土人情和辛勤劳作,我觉得这个演出非常好。通过这个演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虽然来到这里只是一个季节,但你可以感受到四个季节的美景。”

演员曹湘娥说:“我们的《哈尼古格》定期在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演出。作为演员,我们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承者。传播者们,当参观者看到我们的表演,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时,我为能够传播我们的哈尼族文化感到非常自豪。”

普建美车亚倩

作者/来源:元阳哈尼梯田

声明:版权属于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