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民主路小学二(1)班广西民族博物
5月8日上午,南宁市青秀区民主路小学二(1)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李小芳的带领下,走进民族博物馆,了解广西璀璨的民族文化。
上午9时,邕江河畔,青秀山旁,一座铜鼓造型的建筑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广西民族博物馆到了。
▲ 二一班师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前合影
同学们跟着李老师来到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广西铜鼓文展》参观。广西是著名的铜鼓之乡,有着源远流长的铜鼓文化。同学们仔细地观察铜鼓的造型、纹饰,并在实践表里写下、画下铜鼓的样子。“我看到铜鼓上有太阳纹饰,美术老师教过我们!”“翔鹭纹好特别,好美!”“铜鼓上有叠在一起的青蛙,因为古人崇拜青蛙,李老师上语文课时讲过!”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
▲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解铜鼓的知识,仿佛聆听穿越时空的鼓声
欣赏了铜鼓文物,同学们走进《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厅,在展厅的“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谐乐章”四个展区里,同学们了解了广西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等。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微缩的龙胜龙坪鼓楼、三江古宜鼓楼、风雨桥等木构建筑。这些建筑能经历百年的风雨侵蚀而屹立不倒,充分展现古代能工巧匠的非凡工艺、匠心独具。在这些建筑前,李老师引导同学们:“同学们知道鼓楼、风雨桥是怎么建成的吗?工匠们有没有用钉子?用了几颗钉子?”有的同学抢答:“用了很多很多钉子,数不清。”有的同学则仔细地看展品介绍,这才说:“没有用一根钉子。”李老师表扬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的同学说:“对,这些木构建筑是用榫卯结构建成的,不用一根钉子,说明少数民族工匠懂得用传统工艺结合村寨的山形地貌去建房。所以说,同学们平时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及未来的工作中。”
精美的服饰、巧夺天工的建筑,是广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将广西先辈们的聪明才智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李老师在给同学们耐心讲解
▼听了李老师的讲解,一位同学饶有兴致在观看
▲精美的苗族饰品,不仅吸引了孩子们来参观,家长也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
最后,同学们来到“家园”展厅,壮族的蚂拐节、京族的哈节、宾阳炮龙节、苗族春节的长街宴……这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节日,让人忍不住想找机会体验一次。此外,广西壮族的打陀螺、稻穗和竹藤编制的狮子和鲤鱼、充满童趣的泥塑玩偶、传统的打铁工艺、木工、陶艺等,都出现在展馆中,同学们脑海浮现出古代先辈们丰富多彩的劳作和生活场景。而雄伟的友谊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现代、开放、包容的新广西。
▲世界文化遗产,宁明花山岩壁画
▲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服饰特点
▲广西龙胜的草扎工艺品
半天的参观游览时间虽短,但孩子们认识了广西的过去,看到了广西的现在,广西的将来也必将有他们的参与。同学们都说,要了解学习、保护传承好民族文化,争当一名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播者,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小小维护者。(陆瑛 孙妮 雷小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