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契丹,如今演变成了什么
契丹的诗文丝毫不逊色于唐诗宋词,辽圣宗、辽兴宗、东丹王等皇室成员皆是学识渊博、出口成章的文学家,创作了不少精品之作,只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此外,契丹族还是北方首个自己创造文字的民族,建国之初,由于没有通用文字,契丹族只能先用汉字代替。
意识到情况不便后,他们立刻快马加鞭投入文字创造工作,创制了契丹独有的大字与小字。契丹的艺术同样名不虚传,许多工艺者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动物与山川,身为游牧民族,契丹人天生崇拜动物与自然,因此工艺品才显得活泼灵动、富有生气。
契丹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草原文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可曾经繁极一时的辽国终究还是被历史所淘汰,这是为何?如今契丹族的后裔又演变成了什么民族呢,你可能想不到。
早在1400年前,《魏书》中就曾出现对“契丹”的文字记载。契丹族的勇士个个身强体壮、勇猛剽悍,既精通骑射,又骁勇善战,是草原上当之无愧的强大民族。“契丹”原意是“镔铁”,指的是契丹这个英勇无畏的民族如同镔铁一般坚不可摧。
契丹属于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相传,从天上下凡的天女驾着青牛车与一位乘坐宝马的仙人相遇后产生情愫,并生下了八子,而这八子繁衍成了后来的契丹八部。不过这仅仅是神话传说,而关于契丹族的正统来源共有三种说法。
其一,契丹乃是匈奴的后代,史料证明契丹的衣着服饰与匈奴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二,契丹族是鲜卑族的后裔,传说契丹始祖起源于木叶山,而此山恰好是鲜卑族的聚集地;其三,契丹族是鲜卑与匈奴结合的产物,既契丹人身上既有鲜卑人的特点,也流淌着匈奴人的血脉。
公元六世纪左右,契丹族经过发展逐渐形成部落形态,进而演变成部落联盟。为了寻找强大的靠山,契丹族的大贺氏联盟主动臣服于唐朝与突厥汗国,并逐渐建立集权式的政治形态。
而后,契丹族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直至大贺氏被推翻,遥辇氏成为契丹联盟的酋长,契丹族与大唐的关系迅速冷却,时有征战,后期成为了中原王朝强劲的对手之一。唐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藩镇割据严重,耶律阿保机横空出世,趁机统一了契丹各部。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耶律阿保机是一个充满野心且拥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深知汉族文化源远流长,加之自己喜欢且仰慕汉文化,便效仿中原帝王实行终身制。耶律阿保机凭借自己的政治与军事才能迅速平定了诸弟之乱,并将其余七大部落收入囊中,为后来大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大契丹国,将年号定为“神册”,并命人创造了特有的契丹文字。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中原王朝交替更迭的期间,大量吸纳来自中原的流民,接纳中原的汉臣,使契丹的人口与国力得到迅速提升与发展。
公元930年左右,辽太宗耶律德光彻底统一了契丹。正当契丹国在北方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原王朝不但没有危机感,反而人心涣散,一味追逐个人私欲。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向耶律德光示好,并承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而后,耶律德光出兵帮助石敬瑭攻打后唐,而石敬瑭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后晋皇帝。可后晋仅仅历经12年又被契丹所灭,契丹又得大量领土,在占领了河南开封后,辽太宗于公元947年正式建立辽国。
至此,辽国前后共享有两百多年的统治,政权中心始终集中在北方草原。在几位明君的统治下,辽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经济文化制度得到了良好的改革与提升。辽国的全盛时期当属萧太后摄政阶段,由于辽圣宗年纪尚小,母亲萧太后代理朝政。
萧太后为人清正贤良,深明大义,重用汉官韩德让,集思广益、广泛纳谏。此外,萧太后还重视农牧业发展,不仅减免赋税,还赈济了不少灾民与流民。此时的辽国虽然无法消灭北宋,却令北宋对其十分忌惮,基于这种形势,辽、宋两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勉强维持和谐关系。
然而,辽国在增强实力的同时,毫无节制地吸收汉文化,这也为后期的衰败没落留下了深深的隐患。辽兴宗时期,朝政政治腐败不堪,奸佞小人祸乱朝纲,辽军战斗力也大不如前,种种缘由导致辽国的国力迅速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