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民族”礼仪与“汉化亡国说”辨误
编者按
金朝的礼仪有三,分别是:特殊礼仪、跪拜礼与拜日礼、承自契丹之礼。三类礼仪有的属少数民族原有之礼,有的受他族同化,有的是受汉化影响而成。这些礼仪的分合融汇本是历史发展的正常现象,与“汉化亡国说”毫无干系。
摘要
金朝“民族”礼仪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特殊原因而创建的礼仪,不能归入“少数民族礼制”之内; 二是女真族原有的跪拜礼和拜日礼,但也逐渐向汉制靠拢;三是继承契丹族的礼仪,如烧饭、射柳与汉制完全不同,确属“少数民族礼制”无疑。少数民族礼制与汉族礼制交融、分合,是中华传统礼制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金朝灭亡与“厌弃本俗,积极汉化”毫无关系。
作者简介
汤勤福,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唐宋史研究。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第58-69页。
一、金朝的“民族”礼仪
金朝实行的是汉制五礼制度,但是金朝有许多中原汉人不用的礼仪,如烧饭、祭长白山等特殊山川、民族拜俗、拜天射柳等。如何认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如何认识它与五礼制度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金朝实施过的“民族”礼仪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由特殊原因而创建的礼仪。主要有祭祀长白山、大房山、混同江等。
女真人认为长白山是其龙兴之地,故当封祭。大房山(今北京房山西)则是睿宗葬地。混同江(黑龙江、松花江合流处乌苏里江口一段)祭祀是为太祖伐辽时得江神之助而设。护国 嘉荫侯是“上京护国林神”。泸沟河神(北京市房山区境内)始封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 是有司因“泸沟河水势泛决啮民田,乞官为封册神号”,礼官“以祀典所不载,难之。已而,特封安平侯,建庙。二十七年,奉旨,每岁委本县长官春秋致祭,如令”。大定二十七年(1187 年),尚书省言:“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章宗从其请,特加号曰“昭应顺济圣后”。镇安公为山神,此山(今河北省张北县境内)“旧名旺国崖,太祖伐辽尝驻跸于此。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静宁山,后建庙。明昌六年八月,以冕服玉册,册山神为镇安公”。章宗所生之地为麻达葛山(今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因此山“势衍气清”,世宗爱之,“后更名胡土白山,建庙。明昌四年八月,以冕服玉册,封山神为瑞圣公”。贞献郡王庙是纪念创制女真字的叶鲁、谷神,“诏令依苍颉立庙于盩厔例,官为立庙于上京纳里浑庄,委本路官一员与本千户春秋致祭,所用诸物从宜给之”。显然,这些山川江庙之祭,均有特殊意义,属杂祠祭祀之礼仪。
二是女真族原有的礼仪。这主要有拜礼、朝日礼。
《金史·礼志》载:
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袖,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跪左膝而成礼。国言摇手而拜谓之“撒速”。
承安五年五月,上谕旨有司曰:“女直、汉人拜数可以相从者,酌中议之。”礼官奏曰:“《周官》九拜,一曰稽首,拜中至重,臣拜君之礼也。乞自今,凡公服则用汉拜,若便服则各用本俗之拜。”主事陈松曰:“本朝拜礼,其来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公服则朝拜,便服则从本朝拜。”平章政事张万公谓拜礼各便所习,不须改也。司空完颜襄曰:“今诸人衽发皆从本朝之制,宜从本朝拜礼,松言是也。”上乃命公裳则朝拜,诸色人便服则皆用本朝拜。
显然,金朝建国后至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国内流行女真族原来十六拜礼之“撒速”,与汉人拜礼明显有别。然该年起“公裳则朝拜,诸色人便服则皆用本朝拜”,即在朝用汉式拜礼,在野用女真拜礼,说明金朝朝廷、官署公干时所施行礼仪为汉人之礼。女真族的拜礼出现了较大变化。
实际上,金人的一些民族礼仪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汉制所替代,如朝日礼:
其亲行朝日,金初用本国礼,天会四年正月,始朝日于乾元殿,而后受贺。天眷二 年,定朔望朝日仪……大定二年,以无典故罢。十五年,言事者谓今正旦并万春节,宜 令有司定拜日之礼。有司援据汉、唐春分朝日,升烟奠玉如圜丘之仪。又按唐《开元礼》,南向设大明神位,天子北向,皆无南向拜日之制。今已奉勅以月朔拜日,宜遵古制,殿前东向拜。诏姑从南向……十八年,上拜日于仁政殿,始行东向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