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痛批麻将为四大害:哪一个长进的民族,会
麻将是日常生活中深受大众欢迎的娱乐项目,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时,亲朋好友们聚在一桌打麻将,不仅可以愉悦心情,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麻将的历史悠久,其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我国,它是古人发明的用来消遣与娱乐的游戏。
最早主要流行于贵族之间,后来才逐渐流传至民间。关于麻将的定形,相关的历史故事不计其数。例如,相传明朝年间,有位名叫万饼条的人受到“叶子格戏”的启发,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造了“万”、“饼”、“条”三种不同的麻将花色。
再如,有人称108张麻将对应着108位《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而“东南西北”则代表好汉们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此外还有史料记载,麻将基本玩法的术语来源于江苏省太仓县的雀患事件。而在太仓,麻雀的方言是“麻将”,因此“打麻雀”又可称为打麻将。
总之 ,麻将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可视之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近代著名文学家胡适却对其颇有微词,甚至在文章中将其列为四大害之一,与之并列的有裹脚、八股。据考证,民国文豪常将麻将作为休闲娱乐的活动之一,但他为何会发表如此犀利的观点呢?
《漫游的感想》
1927年,在游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后,胡适将周游各国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一篇文章,即《漫游的感想》。文章所记录的事件看似松散,实则围绕着同一个精神主线,即批判落后的东方文明,弘扬与赞誉西方先进的现代文明,从而表达自己心中希望重建东方文明的愿望。
在《摩托车的文明》一则中,胡适罗列出诸多数据,例如,美国人口所拥有的摩托车的数量占全球摩托车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一,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摩托车与汽车都随处可见。由此可见,美国的物质文明远远领先与中国乃至全世界。
紧接着,胡适又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日本的赞美,称日本的灯光之下尽是读书之人,可见其对国民教育的重视。在第六则《麻将》中,胡适提到我国的麻将忽然流传至海外,并风靡欧洲、美国与日本。一时间,书店开始贩卖打麻将教程的书籍,俱乐部增设了不少麻将桌,连中国留学生也能依靠教学打麻将赚取生活费。
不过,这样的狂热并未持续多久便消退了。对此,胡适一针见血地陈述西洋民族的意志力顽强,绝不会轻易被麻将所征服,只有贪图享乐、虚度光阴的民族才会被麻将迷得神魂颠倒。很显然,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胡适都认为当时的人与外国相差甚远。
虽说最后得出的结论略显偏激,但足以窥视到当时他对当时状况的深度担忧。紧接着,胡适又列举各国引以为豪的国戏,如日本的相扑、美国的棒球等。只有当时民国没有步入正轨,将娱乐项目“麻将”作为国戏,男女老少整日无所事事,将打麻将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对此,胡适强烈谴责人们目光短浅、没有长进,并将打麻将列入四害之一。许多读者在看完《漫游的感想》后,都对胡适肃然起敬,称赞其拥有长远的目光与开阔的眼界,并对胡适实事求是、忧国忧民的思想致以崇高的敬意。
民国文豪酷爱打麻将
然而,也有许多细心的读者发现胡适对麻将有强烈的排斥感与厌恶感,通过资料查证,大众竟又发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惊天大秘密:胡适自身竟是个麻将爱好者。胡适出生于家庭条件优渥的书香世家,在传统教育体系的熏陶下长大。
1910年,胡适赴美留学,并将日常的活动与琐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今日记的部分内容已对外公布。倘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1911年的七八月份,胡适除了去学校上课,便是打麻将。如果遇到休息日,便会打一天麻将。此外,胡适还沾染上了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对此,不少网友吐槽哪怕是大文豪,也会沉溺于世俗之地,不过是流连于灯红酒绿之间的凡夫俗子罢了。不过,也有不少人疑惑不解,既然胡适如此酷爱打麻将,为何不坦然面对呢?一面用严苛、犀利的言语抨击麻将,一面沉溺麻将无法自拔,岂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其实,除了胡适之外,民国的许多大家文人都对麻将情有独钟。例如,作为戊戌变法领导者之一的梁启超为了空出时间打麻将,连续拒绝了多个学术界好友的演讲邀请。再如著名散文集梁秋实,时常自嘲反应能力慢,不适合打麻将,却又抗拒不了麻将的吸引力,便将观看他人打麻将作为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