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汉族之外,这三大民族始终没有消失过,现今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是这些民族一同汇聚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但是,很多人却对我国的民族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认为汉族才是正宗的纯血统民族。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汉族是一个大民族,由不同的民族构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融合的民族。
其实,在古代人们并没有民族的观念。因为,天下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皆为一家。而所谓的“汉族”是近代革命党人提出来的,算是当时的政治产物之一。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中国古代主要有三个少数民族:匈奴、东胡和乌桓。虽然,古代常常爆发战争,但是,这三大民族却始终没有消失过。
然而,现在却有流言说:自从西汉打败匈奴以后,匈奴就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投降西汉,另一部分逃到欧洲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可是,近年来,有关专家提取古代匈奴人DNA分析后,却发现欧洲匈奴跟中国匈奴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不知为何,国内媒体却忽略了这一重大的研究发现。
今天,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三大民族的结局。
一,匈奴;
在学术界,关于匈奴的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匈奴人是淳维的后裔;
在商朝的时候,淳维逃到了北方定居以繁衍后代,之后,其子孙变成了匈奴人。
第二种,匈奴是移居到北方的夏桀儿子的后代。
当年,夏桀被流放后终日郁郁寡欢,三年后去世。在下葬了夏桀以后,夏桀的儿子獯鬻带着一众家眷北移,以放牧为生。后来,獯鬻在中原以北繁衍子孙后代,形成了匈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一书中,王国维对匈奴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他认为:无论是商朝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的猃狁,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胡,它们都是匈奴的旁支后代。
在秦汉之际,匈奴占据了中原以北地区,常常进犯中原,因此,被朝廷视作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游牧民族。到公元前215年,匈奴被驱逐出河套平原。再到公元前201年,韩王刘信向匈奴投降,汉高祖得知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次年,他带着大军亲征。但不曾想,竟被三十多万匈奴骑兵困在白登七天七夜。
后来,高祖设法逃离包围圈,回到了大都。在见识到匈奴的强大后,高祖意识到,大汉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跟匈奴硬碰硬。也因此,他向匈奴提出和亲,希望通过和亲的方式,在政治上把大汉和匈奴联系起来。在这之后,文帝、景帝等人纷纷仿照此做法以休养生息。
公元前57年,匈奴发生内讧,导致分裂。以郅支单于为首的匈奴成功占据大漠以北地区,而以呼韩邪单于为首的匈奴,只能暂居大漠以南一带。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与大汉交好,并娶王昭君为妻。公元48年,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逐王带领着四万多人南下投奔汉朝廷,被人们称为南匈奴。
而郅支单于一支匈奴则继续在大漠北部居住,被世人称为北匈奴。
公元89年到公元91年,南匈奴联合汉廷一起夹击北匈奴。由于,敌人过于强大,北匈奴无力抵挡,先后被击败于漠北和阿尔泰山。不得已,北匈奴只好几次西迁,最后,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在过去,人们总认为北匈奴就是欧洲匈奴。
但是,近年来通过DNA比对后,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毫无关系,它们是不一样的种族。
187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外戚专政,独揽大权。与此同时,南匈奴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195年,南匈奴参与到中原混战中,并掠走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202年,南匈奴降于曹操,归还蔡文姬。
因为,匈奴人天生就是骑兵,战斗力强悍,所以,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曹操将其分成了左、右、南、北、中五部。
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刚经历了西晋八王之乱,社会仍处于战后混乱期。于是,南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趁机起兵造反,占据中国大半个北方,并自称为汉王。
311年,其子刘聪成功占领洛阳,316年,南匈奴打破西晋最后一道防御——长安,灭西晋而建汉赵。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匈奴人的后代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族打败,一路北逃,投靠后秦。此时,刘勃勃认为自己是末代匈奴王,便改姓为赫连。不久后,他借助后秦的力量在河套平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夏国。425年,赫连勃勃去世,他的儿子赫连昌子承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