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普鲁士轻松击败法国的原因:当战斗民族会使用

1862年俾斯麦成为了普鲁士的首相,于是普鲁士开始了统一德意志地区的进程。

仅仅隔了4年,普奥战争爆发。当时奥地利是德意志联盟中最大的王国,普奥之战实际上决定的就是未来由谁来统一德意志。

当然,普奥之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为战争史带来了革新。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动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其中包括了铁路和电报,当然还有后膛枪。

这些高科技有多重要?

它是普鲁士击败奥地利的关键所在,我们看双方在交战之初实力是旗鼓相当的。双方都动员了约60万部队,加在一起参战人数超过了百万。


要知道,在几十年前,欧洲大陆上的大型战役也就是十几万人参战。比如拿破仑一世吊打二皇期间,双方拼杀也就十几万人。最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双方人数加起来也不过19万人。

如果单靠普鲁士和奥地利,双方没有这么大的军力。

这么庞大的军力哪儿来的?

是双方下属联盟中几十个王国和公国凑起来的。你出五百,我出一千,加在一起普鲁士和奥地利各自拉出了60万大军。

双方的军事力量都差不多,同属德意志地区,军人的素质也没有相差太大,那么战争的过程中双方比拼的就是战术。

普鲁士这边的参谋总长是毛奇。毛奇是当时普鲁士最优秀的军事家,祖上是德意志地区的容克,在大革命期间家族就破产了。


但好歹到了他父亲那一代,成为了丹麦的职业军人,而受到父亲的影响,成为军人是年幼时毛奇的梦想。

但丹麦是个小国,根本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毛奇报考了普鲁士军校,后成为了普鲁士的一名职业军人。

和很多军人不同,毛奇的军旅生涯并不是直接前往战场立军功,而是研究军事理论,他发表了很多军事论著。

后来土耳其和埃及开战,毛奇被派往了土耳其成为了军事顾问。但这场战争土耳其战败,返回普鲁士的毛奇开始研究土耳其战败的原因,最终还写下了一长篇论著。

这篇论著很有用,后来成为了工业时代大规模现代战争的战略思想。


可尽管在研究军事理论上展现出了天赋,但直到42岁那年,毛奇才成为少校,并且还是一名低级军官,后来被调去了汉堡管理铁路。

人家是要当军事家的人,你叫人家去管铁路,要是换做别人,那肯定是爱谁谁我不干了。

但毛奇没有,在管理铁路的过程中,他思考到了一件事,铁路线对未来战争会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思考不得了,直接影响了普鲁士未来对外战争的胜败。

57岁毛奇成为了普鲁士代理参谋总长,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说服了普鲁士高层,放弃了修建要塞的执念,而修建了更多的铁路线。

而在十年之后,也就是普奥战争打响之际,普鲁士的铁路网已经遍布了全国。


说回普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执行的作战战术是毛奇的外线战略,而这个战略必须依靠的就是发达的铁路网。

在战争的一开始,普鲁士军队就利用发达的铁路网,迅速将25万兵力和超过800门火炮集结到普奥边境,而电报这一新的通讯手段则解决了远程机动带来的配合问题。

普奥战争分为三条战线,通过快速的远程机动配合,普鲁士只用了六周时间便彻底击败了奥地利大军。以三万七千人伤亡作为代价,消灭了两倍有余的奥军士兵,最终奥地利不得不向普鲁士妥协。

当然,在战争过程之中,由于电报网并不完善,从而在萨多瓦战役中普军虽然大胜,却没有能全歼15万奥军。

在战争结束之后,毛奇吸取了经验,加快了完善电报网组织的指挥系统。而到了普法战争中,铁路线加电报网为普鲁士带来了另外一场大胜。


普法战争是在普奥战争的四年后进行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问题。

在最开始普法两国都互相不妥协,但最终威廉一世思考到法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向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做出妥协。

但和谈电报到达俾斯麦手里后,俾斯麦却修改了电报的内容。

因为俾斯麦坐在首相的位置上,不是为了让普鲁士成为一方豪强,而是带着统一德意志地区的使命坐上这个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