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左宗棠:中华国土,无论东西,寸土必
清朝晚期,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收复新疆无疑是为数不多一场胜仗,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现在中国的版图或许将会改变,而这场极为重要战争在开始前,还曾为是否要开战有过许多争议。
为何这么重要的战争还要有争议?当时,国内正要同时面临“塞防”和“海防”,而晚清当时刚经历过太平天国的内乱,国力薄弱,一方面,在西边,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势力侵占中国新疆,另一方面,在东边,列强们虎视眈眈,东海沿岸则屡遭侵袭(甲午战争前期)。于是如何将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便是一个难点,当时,李鸿章的观点是只守海防,放弃边疆。而王文韶等人则是持着只守新疆,放弃海防的观点。而与大家都不同的,便是左宗棠:“只要是国土,东边和西边都不能丢失”
研究历史,我们需要的是放弃我们的已经知道的历史,去多角度的,辨证的看待问题。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只会有四种结果:第一,如果不守新疆只守沿海,就会丢掉新疆,进一步威胁到下面临近的周边内陆省份,但是甲午日战争会胜出,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或许还能保住,接下来的日本侵华一系列事件可能都不会发生。第二,如果不沿海只守新疆,会得到现在历史的结果,各种不平等的出现。第三,还有可能两边都没有被守住,那现在可能中国就不再存在了。第四,两边双赢,自然是最好的结局,可是历史也告诉我们,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
李鸿章是一个海防派,对于李鸿章这个教科书都认定为“奸臣”的人,笔者承认他的中国历史的特定贡献,但李鸿章可能是趋于时代的无奈个人力量并不能做到什么才签订下一些令人唾弃的条约,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贪污也是存在的,他无疑是一个贪官。对于这样一个并不给人好感的人,但是经过思考后,我们可能与李鸿章的想法一样,在国家力量薄弱的时候,实在是支持不了两边同时开战时,不得不进行选择的时候,沿海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边疆的入侵敌方有着俄罗斯和英国两大强国的支持,而中国国内刚经历过太平天国的内乱,如此大的实力悬殊,必然是要做出取舍的。
如左宗棠一样的极度自信且又才华的将士并不多,谁不想都要?可是事实总是不容得我们去做选择,如果当时海战成功了,避免了之后得日本侵华,再去回旋内陆的战役,也是一个优解。可是后人可能还是会骂,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不痛了,也就不放在心上。在当时的条件中,不可能做出不被人骂的决定,但是即便心痛,也要为国家做出决策。
左宗棠是天纵英才,但他收复新疆也不仅仅是自己才华突出,他有良将辅佐,又有胡雪岩支持,豁出性命,成功收复新疆。有不少人认为:因为左宗棠成功了,所以大家只记住了他的成功,而选择性忽视了当时的情况,认为左宗棠把清朝仅有的“好刚”都用在了收复西北上,而耽误了沿海的战事。其实,这种思维,是大错特错。从后来的甲午海战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战败,并非因为朝廷支持不够,而是战术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左公海防和塞防并重的思维,是正确的。避免了晚清时期,清朝受东西夹击的“更悲惨的结局”。
宗棠左公,民族英雄,捍卫国土,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