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书写一个民族站起来的灵魂——《长津湖》《交

作者:王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巴金、魏巍等著名作家,写下不少优秀的反映这场战争的作品,经典电影《英雄儿女》、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一代代人的精神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军旅作家王筠,近十年来专注于抗美援朝战争战史研究和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创作,已出版《长津湖》《交响乐》等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120万字。其中《长津湖》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为什么王筠积数十年之功,书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正如他在光明日报特约的这篇创作谈中所说“作为一名军旅作家,应当有情怀、有担当,也有责任去书写这场战争,书写我们这个民族站起来的灵魂,把这段真实的历史告诉读者,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

《长津湖》和《交响乐》属于我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系列当中的头两部作品。书写的是七十年前那场打响在异国他乡的战争,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先辈,是伟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畏强暴,呼唤和平、维护和平的精神和灵魂。

从《长津湖》到《交响乐》再到刚刚完稿的《阿里郎》,我用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创作了三部书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这三部小说加起来,大约160万字。而在此之前,我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战史已有20多年的时间。20多年间,查阅当时敌对双方的战史资料,遍访幸存和健在的志愿军老兵,为写作进行了充分准备。从目前这几部已经完成的作品来看,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历史为背景,书写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文学发现、文学记录和文学品质上。

《长津湖》 王筠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二○一一年十二月)

就内容而言,《长津湖》是以朝鲜战场上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描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军精锐部队美第10军及其主力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于极度严寒条件下的生死对决,彰显了志愿军官兵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人性和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什么呢?“信仰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照耀着我们的归乡之路”。这是印在《长津湖》扉页上的一句话。《交响乐》是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为背景,以志愿军某部军直侦察营,某师医院治疗队,某部穿插营和美军某空降团战斗群特遣队的战斗历程为牵引,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彰显广大志愿军官兵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走近和还原七十年前那异国战场上的冷酷与柔情,清澈与迷茫,温暖和伴随着温暖的悲伤,将铁血沙场和浪漫爱情,生死对决和人间之爱,人性光辉和信仰之源等当作音节、音符和音律,演奏战争与和平的交响乐。而战争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章。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即将面世的第三部小说《阿里郎》,距离抗美援朝直面对决的正面战场已经产生出一段距离,从前方到后方,从战时到战后,时间跨越70年,写了几代人的恩情、友情、温情和爱情,可以当作前两部的延续,也是战争的延续。

由此可见,对于战争的不同探索和发现,作为一种文学记录,意味着重新描绘和重现战争的文学作品必定不同。因此也可以说,关注的视觉及其切入点的差异,决定着一个写作者酝酿和写作一部战争小说时能够完成多远的旅程。在这段旅行当中,战争的残忍与严酷、崇高与伟大、高尚与卑劣等,或许都蕴含其间。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积数十年之功,一门心思地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史,义无反顾地书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这要先从那条著名的大江说起。

源自长白山南麓,古为浿水,汉时称马訾水,上游又叫建川沟,至唐方始称现名。它曾为中国的内河,后演变为中朝两个国家的边界。它就是鸭绿江,一条著名的大江。然而,成就其大的理由却并不在此。真正让它震荡环宇和名扬天下的是那个冬季——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担忧,美国不仅操纵联合国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所谓“联合国军”全面参与到朝鲜战争之中,还迅速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国的统一。不顾中国政府三番五次的警告,以美军为绝对主力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兵临鸭绿江,并且出动战机轰炸中朝边境中国一侧的城乡,将战火直接烧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不得不奋起反击这场强加到中华民族头上的战争,为了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