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存则国家生:一个饱经战乱的民族,正带着
2006年起,阿富汗这个饱受灾难的国家,以“浴火重光”为主题,将记载本国辉煌灿烂历史文化的231件国宝文物,在全球展览。为使这批文物不至重回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被破坏或者遗失,意大利、荷兰、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以接力的方式承办展览。在中国,“阿富汗国宝”已经相继在北京、敦煌、郑州、成都、深圳成功展出,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29日,还将在长沙的湖南省博物馆展出。这批承载着阿富汗特殊情感的文物,来自阿富汗的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贝格拉姆4处遗址,它们见证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阿富汗地区的文明图景。这批文物中,有着巧夺天工的金冠、羚羊纹金手镯、嵌宝石金项链,但最吸引笔者眼光的是来自贝格拉姆城址的文物。那么,这个遗址的文物有何特别之处,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蒂拉丘地遗址的金冠
一、“丝路”瑰宝
贝格拉姆,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时因恹哒人入侵而被毁,后湮没于历史之中。20世纪20年代起,法国考古团对此地进行发掘,1937年和1939年的两次发掘中,大量文物出土。按照文化堆积来说,出土的文物主要分布在第二期,也就是较为人熟悉的贵霜王朝时期。
在世界巡展中,贝格拉姆城址所展出的文物,以象牙制品为多,如印度的恒河女神象牙雕像、雕刻印度佛教预言故事《本生经》的象牙饰板。除此之外,还有希腊风格的吹制玻璃鱼、罗马战神玛尔斯的青铜砝码、中东地区的彩绘高脚杯等等文物。但令人遗憾的是,城址中出土的中国文物并没有在巡展中出现。
罗马战神玛尔斯的青铜砝码
从展品中可以看出,贝格拉姆城址文物以商品居多。实际上,这是由于贝格拉姆发掘出的文物,有约2000件来自于一个不知名商人的库房。相较于其他三个遗址,贝格拉姆就具有明显的商业气息。贝格拉姆繁荣的时期,也是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繁忙的时段,西方罗马、希腊、中东与东方中国、印度在此进行货物贸易。
贝格拉姆的繁荣,也从侧面反映出贵霜帝国的强盛。贵霜帝国是由我国西迁的大月氏人所建立的,自张骞联合大月氏人抵抗匈奴失败后,大月氏人在中国的痕迹就比较少了。从贝格拉姆的繁荣、贵霜帝国的强盛,可以想象到大月氏人西迁后,这个民族得到了重生。
希腊风格的吹制玻璃鱼
二、月氏重生
大月氏人起源于东欧平原,后东迁来到中国的河西地区。公元前3世纪时,月氏达到全盛时期,一度令周边部族臣服,同处一地的匈奴也未能例外。秦汉之际,随着冒顿带领匈奴崛起,月氏人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生存区域限于敦煌到祁连山一带。公元前174年左右,匈奴老上单于对月氏发动大规模进攻,并杀死月氏王,月氏人开始西迁,来到新疆的伊犁河地区。后匈奴人联合乌孙人,于公元前165年左右,再次给予月氏人沉重打击。这次打击中,月氏人出现分化,一小部分人留守在祁连山地区,后世称之为小月氏;大部分月氏人离开中国,继续西迁,称为大月氏。
大月氏的地理位置
大月氏经过大宛国,来到中亚,进入由塞种人建立的大夏国(希腊移民建立的国家)。大月氏本身就是善骑射的游牧民族,在西迁过程中,又要应对匈奴、乌孙的追击,所以大月氏的战斗力较强。而“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两相交战下,大月氏在公元前130年击败大夏,并使大夏臣服,月氏得以重兴部族。
大月氏人的房屋建筑
在中亚安定后,大月氏不再想回到中国向匈奴人复仇,故而谢绝了张骞的联盟请求。此后,大月氏人在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生存发展。在中亚的初期,大月氏如同其他古代少数民族一样,内部较为分散,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部落首领称为翕候。西迁百年后,贵霜部在翕候丘就却的带领下完成了大月氏的统一,并建立起强盛的贵霜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