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探秘契丹民族的千年祖陵

万古河山有燕赵,百年风气尚辽金。在契丹广阔的疆域,当云烟消散,沉埋厚土之中的是远去的马蹄声和永不消失的故事。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西30公里的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辽祖陵就守望于峰峦叠翠、清溪流韵之中。


辽祖陵是辽代的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述律平的陵寝,建于公元927年。辽祖陵坐落于口袋状山谷里,丛林茂密,四面环山。巅间豁口处,都以石块筑成石墙,这些由风水墙和自然山梁形成的一个山水体系,反映了当时的葬俗和堪舆理念。



谷口处有两座巍然耸立的岩峰如巨龙昂首,东西对称,形成天然山门,是山谷唯一出入口,即《辽史》中记载的“黑龙门”。


祖陵大体可以分内、外陵区,北部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帝陵的内陵区,南部为陪葬墓等遗存的外陵区。太祖陵地宫凿山为殿,大体位置就是在内陵区的中央,并在附近发现石像生。祖陵陵园布局承袭汉唐陵寝制度的精髓,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代表了辽代早期陵园布局的模式。


太祖陵前石像生

在黑龙门处建有陵门,陵门为三门道过梁式建筑,由龙门入谷在山谷的中部有一处大型建筑址,地面上分布有20个牡丹纹覆盆式大型柱础石,以及残砖断瓦,经考古发掘,断定是一处献殿,即祭祀大殿。


在辽祖陵东侧山顶有龟趺(碑座)一具,已无首,长2.96米,碑槽长1.1米。这里是史载太祖纪功碑碑亭所在,在周围,共发现刻有契丹文字和汉字的残碑石片数百片。通过残片可知,太祖纪功碑由契汉两种文字刻就,据研究推断,此碑碑身高约3.6米,宽约2米,碑文约5000余字,其中,刻有史载的天赞三年(924年)辽太祖的誓师诏。



契丹习俗,既葬必守坟。这是辽代契丹贵族重要的丧葬习俗。辽每一处皇陵附近,均置一州,是为奉陵邑。设置奉陵户以守护陵墓并从事祭祀活动,祖州城便是辽太祖陵的奉陵邑。



祖州城原是辽朝皇室迭剌部家族世居之地,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都出生于此。祖州城由外城和内城构成,平面为不规则五边形,外城城垣总长约1785米,城墙为夯土筑,设四门。内城主要建筑有两明殿和二仪殿及其配殿。



石房子(又称祖州石室)位于祖州城内西北角,是祖州城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由七块巨型花岗岩石板构成的石屋,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安然端立。石屋坐西朝东,东西长7米、南北宽5.3米、高3.6米,前面正中留有一门。据专家分析,祖州石室应是权殡耶律阿保机尸体的场所,即《辽史》所记的菆塗殿,耶律阿保机尸体入殓之后,其功能演变为辽祖州城内奉祀阿保机的太祖庙。



辽祖陵是辽代创建的第一座帝陵,并且只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帝。目前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寝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营鹘脱韝,移帐听鸣镝。契丹人虽然远去了,却留给我们丰厚的历史遗产,这些镌刻在赤峰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契丹印记”,将永远成为后人探寻契丹文化的珍贵资料。

来源:视觉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