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戚继光是个文武全才,当年习武时发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代的名将戚继光青年时代写下的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他立志卫国的宏伟抱负。远大的志向鼓舞着他坚持习文练武,钻研军事,在抗倭斗争中不断成长,终于成为我国明代杰出的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可谓是个文武全才,当年习武时发生了哪些故事?
戚继光练武总是虚怀若谷,善于向别人学习。他练过几种拳法,每一种拳法都力求精熟。有一次他为了改进一套拳术,特地走一百多里路,到深山中的寺庙里,拜一个老和尚为师,结果使这套拳法更精熟了。戚继光还不满足于已学会的多种拳术,他还细致地研究了十六家拳法,集中了各家拳法的精华,编创了套《拳经三十二式图诀》,并把它传授给许多人。后来这套拳广为流传,为大家所喜爱。
戚继光除了精通孝法外,对枪法和棍法也颇有研究。他的枪法是祖传的,在当时已有盛名。但戚继光还力求在枪法上有新的突破。他又求教当时名家唐顺之,经过唐的指点,又作了改进,这样,他的枪法更加完美了。因此,被公认是第一流使枪能手。1556年夏,朝廷任命他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这时他同抗倭名将俞大猷和谭纶并肩战斗,他们三人结成了战斗友谊。俞大猷的一手好棍法,在当时是有名气的,戚继光就抽空向俞学习。由于基本功踏实,进步很快,后来军营中举行了一次比赛,最后由戚继光同俞大猷决赛。出乎意料,戚继光竟胜了他的老师俞大猷。
体格银炼,他说:“只有体格健壮,腰腿臂各部分灵活的人,才能进一步掌握骑马、射箭、舞刀。”他带头坚持跑步、疾走锻炼,而且腿上绑着沙袋子练,有时二三斤,有时四五斤,练得了很好的体力时力,可以一口气奔驰百余里,还能两天不吃不喝不睡觉坚持战斗。他所训练的戚家军,除了带沙袋训练耐力,还采用挑沙袋的办法增强力量。挑沙袋的扁担中间挖空灌进铅。戚继光带兵演习时还用特制重武器进行。比战场上的武器重5-10斤。在武艺训练中,他还注意因材施教,按士兵年龄大小、身材高低、体质强弱,分别发放不同兵器。
经过戚继光严格训练的戚家军,战斗力大大提高,不但纪律严明,而且武艺高强,倭寇闻之丧胆。戚家军取得了抗俊的节节胜利,人民赞扬道三军个个温英豪,杀敌报国志气高。智勇双金兵法妙,倭寇丧胆望风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