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中的民族特性

一、简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套曲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所创作钢琴作品中最具有代表的一组钢琴套曲。这部套曲包含19首匈牙利狂想曲,每一首都有不一样的特点,其中前15首是以匈牙利风格小品为基础创作而成的,而后4首是晚年创作的。这19首狂想曲基本是以匈牙利吉卜赛民歌和民间舞蹈为主要创作来源,李斯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而成,所以这19首狂想曲极具民族特色风味。这些乐曲结构简单而自由,乐思丰富活跃,乐曲的形式虽然不停的变化,李斯特成功的用自己特有的钢琴语汇生动地表现出吉卜赛民族的精神和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一)作曲家李斯特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弗朗兹李斯特(Ferenc List,1811-188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钢琴之王”。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6岁时开始学习钢琴。1821年,李斯特赴维也纳师从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学钢琴,跟从萨列里学作曲理论。很快他的演奏收到了舒伯特、贝多芬的高度赞扬。12岁时,父亲送他到巴黎,但因为不是法国人而不能进入音乐学院,所以他未能进入音乐学院。之后,他很快的就称为巴黎社交生活的宠儿。由于有着卓越的演奏技巧和强烈的个性,使李斯特成为一位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李斯特由于自身手的条件优越,所以在演奏技巧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比如一些弹奏八度的技巧,李斯特可以把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位有史以来影响力极大的钢琴家,李斯特在音乐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一生创造了现代意义的钢琴音乐会,他的作品丰富多彩,极富自由,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主要作品有:超技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等。还有他的交响诗《哈姆雷特》、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等都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二)《匈牙利狂想曲》的历史背景

因为李斯特生于匈牙利,所以他对祖国有着很深厚的情感。自幼时代起,就深深地被匈牙利地区的吉卜赛音乐所吸引。虽然李斯特远离百般磨难的故乡,但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下,他重新回到故乡,再一次听到了那记忆中的迷人旋律,引起了他对吉卜赛音乐浓厚的兴趣。所以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在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熏陶下,通过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积累的经验,来突出匈牙利音乐的民族特点。

他这19首《匈牙利狂想曲》基本上是以匈牙利民间音乐基本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很多是取材于匈牙利地区当地吉卜赛乐手,作品大量运用了当地民间曲调。其中,第二首、第六首和第十五首较为著名。作者经常使用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查尔达什”的形式。开始时,慢速的“拉苏”给人以沉重和坚忍的感觉;而后来快速的“弗里兹卡”段落则表现出欢快、活泼和热烈的情绪。其间穿插变奏和对比,总的速度越来越快至高潮结束。在他这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匈牙利民族的热爱。狂想曲的产生也推动着匈牙利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民族特性

(一)《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介绍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由舒勒辛格(Schlesinger),献给欧尔齐的。这首乐曲非常有难度,整首曲子结构比较松散,这对于我们演奏者来说比较难以掌握风格。这首乐曲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似散板,也是序曲,给人感觉是从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声音,给人感觉比较自由;第二部分行板,转成了由小调式转成了大调式,给人比较明朗的感觉。在从容的气度中诉说着往事;第三部分再变成活泼的很快的快板,主要是以单音为主的旋律;第四部分达到高潮后进入由升F大调最急板构成的尾声而结束,主要是以八度音弹奏为主。整首曲子是循序渐进的形式来进行弹奏。

这首作品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较为出众,是匈牙利吉卜赛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表现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豪爽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这首曲子,使世界人民了解匈牙利这个民族,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李斯特与自己祖国浓厚的感情,从而也可看出李斯特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民族元素

1.匈牙利民族器乐舞曲

匈牙利民族器乐舞曲可分为威尔本科什和恰尔达什。威尔本科什是18世纪后期招募新兵时的舞蹈伴奏音乐。它的主要特点是速度自由、节奏自由、具有华丽的即兴性。在西欧音乐传统技法的影响下,包含着吉卜赛音乐的因素。在形式结构上,它包含了两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慢板,也可称为拉苏,调式为小调,速度比较缓慢,带有忧伤格调、富有歌唱性。第二部分则称为弗里斯,调式为大调,速度是快速的。风格为情绪激昂热烈,通常是描述双人舞。韦尔本科什的特点是由一定的节奏和器乐的华彩结合而成,而这种形式一般出现在结束部。在19世纪初,在韦尔本科什舞曲的基础上形成了恰尔达什舞曲。这种舞曲保持了韦尔本科什舞曲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快板部分被大大发展了。